查看原文
其他

陶傑【704】機械也可以有感覺?

香港名嘴 2022-10-12

林敏聰

黃子華

李思捷

吳君如

周星馳

黃秋生

李小龍

陶傑】【毓民

倪匡蔡瀾

黃霑金庸


粵語】【音樂

電影足球

汽車智庫

蕭若元

超級工廠

香港書展

香港故事

閱讀往期:陶傑【703】快樂可以學


韓國科學家成功研發一種可以同時感應壓力和溫度的感應器。


所謂感應,其實是偵測,當偵測到壓力的時候,令內在的晶體變形,產生相應的電壓,因而釋放電子訊號。於此同時,內在的電路由不同金屬組成,一旦偵測到溫差,即能產生熱電能量,計算出溫度數字。


這款感應器是第一步,日後有可能藉此研發出能夠感應觸感、辨識溫度的機械皮膚;換言之,未來的義肢有可能更加接近人體的設計,在醫學上是一大突破。


有趣的是,從這次的科學研究來看,人和機械的不同在於:人的感覺其實是被動的,而機械卻是主動的,人對於壓力和溫度的感覺,不需要通過意識,所謂的物理反應;而機械需要主動去探測、計算,由電腦明確的「意識」主宰。


這種科學研究,愈令人類的構造,顯得神秘而深不可測,人的感知有一部份在暗,譬如潛意識和夢境,未連結的腦神經元;相反,機械的運作都在明處,電壓、熱能,金屬的物理性能,都可以計算。



此類明暗之別,正是生命的奧秘,最容易為迷信現代科技的人所忽略和誤解。人為甚麼不能為機械智能取代?因為人有不可捉摸之處,人不像機械那樣完全聽命令指示,甚至不完全受自己的意識主宰,即使二十一世紀有了科技網絡,現代人依然和幾十萬年前的原始人一樣,其實有很大的一部份是自然造化——以宗教信仰的解釋,也就是人性中有神性的一部份。


定義人之所以為人,在於看不見摸不着的人性。感受到的冷暖、痛癢、心情的輕鬆或者沉重,都不需要意識的解釋;而感知如何聯繫,為何感受可以用藝術、音樂、詩歌來表達,這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方。


科技很偉大,但是科技不能解釋宇宙的全部。迷信科技的人,是因為他們對於人性,缺乏認知和了解。


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說過,哲學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。認識自我,可以認識靈魂;認識靈魂,才有可能認識神性。對於一個對自我、人性、靈魂,都缺乏了解的文化,容易迷信科技萬能,因為那種文化所孕育的人,習慣接受明確的命令,對於看不見摸不着的存在,缺乏想像力和好奇心,感受麻木,認知粗糙,和機械並無太大分別。


的確,人性複雜多樣,每一個普通人都各有優點缺點,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評價。但是大是大非,大奸大惡,大慈大悲,關乎良知和道德底線,正邪善惡是終極的對立,沒有另類角度可言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